不论是小升初派位、小升初考试、小升初分数线的划定还是小升初政策的出台都牵动着很多家长的心,昨天莞城的1866人参加了小升初派位,在派位结束后,发现2013年莞城小升初摇号派位的学位不仅足够,还有剩余。这部分剩余的学位将提供给积分入户的新莞娃和企业人才子女。如果学位还有多,父母一方户籍在莞城的孩子,也将有机会入读可园中学。
“抽到啦,抽到啦!”看到最后一个号码从摇号机里滚落出来,一位女士从座位上跳起来,奋得失声尖叫。这不是电视里彩票摇奖的画面,而是昨日上午举行的莞城2013年小升初摇号派位现场。2013年莞城小升初摇号派位分配学校只有东莞中学初中部和可园中学,少了玉兰中学。参与派位的学生人数只有1866人,是7年来首次跌破2000人。市教育局表示,可园中学还有剩余学位,将提供给新莞娃和企业人才子女。
莞城小升初派位:摇完号学位有剩
东莞多数镇街只有一所中学,小升初多采用免试直升或者分地段就近入学。莞城有东莞中学初中部、可园中学、玉兰中学三所学校。从2006年起,教育局开始在莞城实行小升初摇号派位机制,电脑随机摇号决定学生就读哪个学校。
与往年相比,2013年摇号派位最大的不同是,小升初分配的学校只有东莞中学初中部和可园中学,玉兰中学不再参加摇号派位。少了玉兰中学,2013年提供的学位是否足够?对此,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科长何炳基表示,2013年莞城小升初摇号派位的学位不仅足够,还有剩余。
“最近几年小学毕业生人数都在下降,每年学校都会空出一些剩余学位。再加上以往玉兰中学录取指标也不多,每年三四百人,这部分指标2013年由东莞中学初中部和可园中学吸收。”何炳基介绍,莞城籍小学毕业生摇号派位完成以后,可园中学的招生还未满。和往年一样,这部分剩余的学位将提供给积分入户的新莞娃和企业人才子女。如果学位还有多,父母一方户籍在莞城的孩子,也将有机会入读可园中学。
2013年莞城参加摇号派位的小学毕业生共有1866人,与去年相比减少216人,其中920人可就读于东莞中学初中部,另外946人就读于可园中学。最近几年,由于小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,小升初派位学生数连续6年下滑。2013年1866人,是自摇号派位以来,首次小升初数量跌破2000人。
六年级家长似博彩 五年级家长来观战
昨天早上8点刚过,东莞中学初中部的校门口就排起了汽车长龙,几百名家长和孩子已经守在校园里,等待派位结果。摇号派位的地点设在东莞中学初中部一间会议室,除了教育局领导和公证处人员外,只邀请了一部分家长和老师代表,以及媒体记者参加。其余孩子和家长在外等待结果。
9名家长代表上台摇号
上午9点,摇号派位正式开始,莞城8所小学加上回莞类的9名家长代表依次上台摇号。代表莞城实验小学的何女士,是第八个摇号的家长。她特意穿了一身正装,白衬衫配西裤,上台前还用劲搓了搓手,但抽出来的号码,没有让女儿进到理想的学校。
“可园中学也可以,离家比较近”,何女士摇完号码后,第一时间走出会场,告诉等在门外的女儿姗姗。孩子似乎也不太在意,她对妈妈说,只要成绩好,在哪个学校都一样。何女士表示,自己没有抽到满意的学校,也说明摇号的公正性。
和姗姗母女俩一样,大部分家长和孩子的理想学校都是东莞中学初中部。不到一个小时,摇号全部结束,教育局当即张贴公布结果,根据派位号和报考号,哪个孩子去了哪所学校一目了然。所有家长都簇拥在公告栏前,仰着脖子查看结果。
小升初摇号结果不如意 家长:读私校
“太好啦,在这里,就在东莞中学读”。很多如愿分到东莞中学初中部的家长们,看到结果后第一时间掏出手机,兴奋地向家里人报喜。和高考放榜一样,几家欢喜也有几家愁。莞城步步高小学的钟怡婷挤在公告栏最前面,看到自己被分到可园中学,苦着脸退了出来,对着上来询问的父母不耐烦地说:“别问了,在可园中学”。抽到不满意的学校,也有家长表示淡定,“不要紧,我们找个私立学校读”,一位妈妈现场安慰自己的儿子。
在昨天的小升初摇号派位现场,也来了一些冷静的“局外人”。“我孩子还没有毕业,今天来就想观摩观摩,多了解一点”,林女士的儿子2013年读五年级,她和丈夫请了假一大早起来,就为了提前了解小升初摇号派位流程,好为明年的今天做准备。
●莞城近年参与派位小学生数据
2007年:3407人
2008年:2900多人
2009年:2565人
2010年:2420人
2011年:2204人
2012年:2082人
2013年:1866人
●莞城2013年小升初派位情况
(参与派位1866人)
入读可园中学
946人
入读东莞中学初中部
920人
莞城籍小学毕业生摇号派位完成以后,可园中学的招生还未满。和往年一样,这部分剩余的学位将提供给积分入户的新莞娃和企业人才子女。如果学位还有多,父母一方户籍在莞城的孩子,也将有机会入读可园中学。
唯学网教育电子培训平台还提供最新教育资讯、2013年小升初试题、面试技巧,等相关内容,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小升初相关知识,请关注唯学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