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月8日下午2:30在南海区桂城南海中心小学剧场,将举行话剧《嫁给黄飞鸿》首演。
《嫁给黄飞鸿》是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孵化剧目,同时也是“2016年度佛山市原创文艺扶持作品”,该剧改编自“广东省2015年第二批宣传文化人才专项资金扶持项目”,曾获第三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特别奖的本土长篇小说《生死黄飞鸿》。
《嫁给黄飞鸿》取材于1893——1925年间发生的故事,通过黄飞鸿与马秋菊之间的情感交集,表现个人对命运的恐惧与抗争;围绕黄飞鸿“赴台抗日”展开故事,着重表现那个时代中普通百姓的“家国情怀”。透过该剧向历史的更深处回望,可以感知岭南独特的人文魅力与内在精神。
前不久,佛山市委书鲁毅在佛山市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寄语广大文艺家多出“佛山特色”的精品力作,《嫁给黄飞鸿》可谓“佛山特色”鲜明,该剧作者以独家视角,讲述鸦片战争以来岭南武师黄飞鸿的庸常生活、凡人感情,通过其经历、思想的变化,表现民众在时代进程中最初的觉醒。其特点主要体现为“三宗最”:最本土——地地道道的“佛山故事”;最原创——佛山作家创作、佛山本土话剧团队排演;最不同——作品内容是所有已经问世的“黄飞鸿”文艺作品从未表现过的生活。
话剧是佛山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佛山文艺创作中理应担当重任。但由于戏剧生产条件的制约,“本土话剧”创作无疑是当前佛山文化产业的一块短板。近年排演的一些剧目,多是从外边购买剧本。这在一方面说明“佛山产”话剧创作人才和作品较弱,另一方面也说明“佛山产”话剧创作人才和作品非常需要扶持。
那么,佛山本土原创话剧应当如何适应市场体制机制?其审美观念、艺术水准和舞台呈现、营销推广如何“突围”?佛山戏剧人在冷静务实的反思中,积蓄话剧的发展动力,努力求新求变,在艺术实践中探寻话剧与现实、市场、观众相互磨合、对接的方式。
为了打破佛山本土原创话剧困境和培养话剧创作人才,市艺术创作院发挥“枢纽”培育功能,孵化同时具有“原创”、“本土”特色的小剧场话剧《嫁给黄飞鸿》。此举无疑将对地方戏剧创作和戏剧人才培养,起到强大的激励、推动作用。
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,想要了解更多表演相关信息,请您关注唯学网。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培训平台,各种类型的教育资讯应有尽有,是您独一无二的选择。